一、项目背景与目标
背景
传统地下车库照明存在能耗高、管理粗放、照明不均等问题,需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节能降耗、提升用户体验及安全管理水平。
目标
节能降耗:通过智能调光降低空置区域能耗,目标节能率≥60%。
智能控制:根据车流量、人流量自动调节亮度,支持远程管理。
安全提升:结合传感器实现异常情况(如火灾、非法入侵)联动报警。
延长设备寿命:减少灯具频繁启停,延长LED寿命至50,000小时以上。
二、系统架构设计
分层架构
感知层:部署红外/微波传感器、光照传感器、摄像头、车位检测器。
网络层:采用LoRa无线通信或RS485有线网络,支持低功耗、长距离传输。
控制层:智能照明控制器(支持DALI/0-10V调光协议),集成边缘计算能力。
应用层:云端管理平台(PC/移动端),提供数据可视化、策略配置及报警功能。
硬件选型
灯具:LED灯(支持调光,色温4000K-5000K)。
传感器:双鉴探测器(红外+微波)、地磁车位传感器。
网关:支持多协议转换(LoRa转4G/Wi-Fi)。
应急模块:集成备用电池,确保断电时维持基础照明(≥30分钟)。
三、核心功能实现
动态调光策略
有人/车区域:传感器触发后,灯具亮度提升至100%(持续5分钟无活动后降回30%)。
无人区域:维持10%-20%基础亮度,兼顾安全与节能。
时间模式:高峰时段(如早晚高峰)全局亮度提升至70%,低谷时段降至30%。
智能联动控制
消防联动:烟雾报警触发时,强制开启全部照明并标记逃生路径。
安防联动:摄像头检测到异常移动时,附近灯具闪烁报警并推送通知至管理员。
车位引导:通过地磁传感器实时更新车位状态,联动指示灯引导车辆停放。
数据管理与分析
能耗统计:按区域、时段生成能耗报表,支持峰谷电价优化。
故障预警:通过电流/电压监测提前发现灯具故障,推送维护工单。
行为分析:统计车流量高峰时段,优化照明策略。
四、技术优势与创新点
无极调光技术
采用PWM调光或恒流驱动,实现0%-100%亮度平滑调节,避免频闪问题。
AI算法优化
基于历史数据训练模型,预测车流量高峰并提前调整照明策略,减少响应延迟。
多系统融合
与车库管理系统(如道闸、缴费终端)对接,实现“车进灯亮、车离灯暗”的无感控制。
五、实施步骤与周期
需求调研(1周)
确认车库面积、车位数量、现有照明布局及管理需求。
方案设计(2周)
绘制智能照明点位图,选择传感器类型及通信协议。
设备安装与调试(3-4周)
灯具更换:分区域逐步替换为智能LED灯。
传感器部署:车位上方安装地磁传感器,通道布置双鉴探测器。
网络测试:确保LoRa信号覆盖率≥95%,延迟<500ms。
系统联调与培训(1周)
测试调光逻辑、联动功能,培训物业人员使用管理平台。
验收与优化(1周)
根据实际运行数据调整策略,交付最终报告。
总周期:8-10周
*免责声明: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,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、排版、编辑,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尽快处理。